契丹
栏目:造句大全 查看: 12
契丹 造句详情如下:
- 1、两宋时期,在西北地区活动的吐蕃、回鹘、契丹等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。
2、杨延昭为同时代人,折氏夫妇守边四十多年,契丹闻之胆寒。
3、李白扫平突厥、吐蕃、契丹的叛乱,功盖天下,为何蒙受“龙韬”。
4、公元999年契丹攻宋,宋将杨延昭时在遂城时逢大寒,汲水灌城上,旦夕成冰,坚滑不可上,契丹溃退。
5、回鹘、室韦、契丹、首领无不动容,每个人都不觉想起了恒州城那场令人无法忘记的铁血鏖兵。
6、此外,作为绝世不传的善本书籍《契丹藏》的复刻本,辽金石经更是价值倍增,成为校勘历代木刻藏经字句脱误的最好版本。
7、契丹人贪利忘义,不能依靠他们,应该归顺宋朝。
8、赵匡胤黄袍加身,气吞山河,大宋禁军挥戈指天下;雁门关外,契丹辽国初露峥嵘,厉兵秣马,以待天时;面对如此兵锋,南唐儒家少年,投笔从戎,乌衣行天下。
9、则河北藩篱尽撤,契丹的骑兵就可沿着幽蓟以南的坦荡平原直冲河朔。
10、玄宗时期,契丹“归化”人口的大量存在,与唐朝政府的极力招纳和扇惑政策密切相关。
11、《宋会要辑稿》记载的折太君与杨业、杨延昭为同时代人,折氏夫妇守边四十多年,契丹闻之胆寒。
12、王忠嗣、李白扫平突厥、吐蕃、契丹的叛乱,功盖天下,为何蒙受“龙韬”。
13、岳校尉,你也算虎扑营的老边军,难道不知秋高马肥时节,契丹游骑连天蔽地而来,秋掠边地,渡河硬探敌营,只怕是有去无回。
14、契丹人武备废弛,和驸马说得没有两样。
15、在座的突厥、回鹘、室韦、契丹、首领无不动容,每个人都不觉想起了恒州城那场令人无法忘记的铁血鏖兵。
16、契丹已亡,党项疲弱,金国又与我朝交好,正当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,何来拼命一说?
17、契丹的国书上是怎么说来着?
18、相对的,契丹方面,主政的太后则选贤任能,注重刑狱,劝谋农桑,政情平稳,也无可乘之衅。
19、契丹使瀛州刺史刘延祚遗乐寿监军王峦书,请举城内附。
20、安禄山性骁勇,能通解运用六蕃语言,曾任互市牙郎即现在的翻译官,其后任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捉上将,升讨击使,但因与奚、契丹战败,罪大当诛,因此被送往京师。
21、回鹘、契丹等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。
22、雄材大略的周世宗于显德六年北伐,兵不血刃而收三关,契丹震恐,仓皇北遁,“幽云十六州”。
23、伏见突厥、吐蕃、契丹往因入侍,并被奖遇,官戎秩,步黉门,服改毡罽,语习楚夏,窥图史成败,熟山川险易。
24、契丹战败,罪大当诛,因此被送往京师。
25、契丹无道,陵轹我疆域,奴隶我人民,屡加无名之师,我不得已拒之,蒙天之佑获,殄灭之,惟王许我和亲,结为兄弟,以成世世无穷之好。
26、越接近定州,难民越多,等他赶到定州的时候,契丹的人马已经北撤了,据说两日前晋王的骑兵队已经赶到了定州,契丹的一万前军闻风远遁,已经北撤到王都附近。
27、第七、第十六及近卫军列阵渭水便桥,先挫敌锋,而后与之议和,岁赐之金帛若干,契丹畏威怀德,自当引去。
28、银、甘、凉十数州,地接黄河、玉门,控大漠、萧关,与宋朝、契丹呈鼎足之势。
29、所以臣以为,皇上可派大将一员统领第二、第七、第十六及近卫军列阵渭水便桥,先挫敌锋,而后与之议和,岁赐之金帛若干,契丹畏威怀德,自当引去。
30、崇庆元年(1212)正月,契丹人耶律留哥聚众于隆安(今吉林农安)举兵反金,自封为都元帅。
31、初,杜重威既以晋军降契丹,契丹主悉收其铠仗数百万贮恒州,驱马数万归其国,遣重威将其众从己而南。
32、吐蕃、契丹往因入侍,并被奖遇,官戎秩,步黉门,服改毡罽,语习楚夏,窥图史成败,熟山川险易。
33、夏国拥兵自固,占据夏、银、甘、凉十数州,地接黄河、玉门,控大漠、萧关,与宋朝、契丹呈鼎足之势。
34、但说要将他抚养长大,契丹人是我们死仇,我们三人心中都想到了‘养虎贻患’四字。
35、契丹主将数万骑入寇,攻内丘,五日不克,死伤其众。
展开全文